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季是细菌,病毒,霉菌等微生物活跃的季节
近日,我院收治一名家中从事畜牧业的患者,因“发热5天”入院。病人主诉其配偶不久前确诊布鲁氏病,其主治医师高度怀疑此患者也被感染布鲁氏菌,入院后立即抽血培养,第3天报阳。随后,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将报阳的培养瓶中的血液抽取出转种于血平板中同时进行涂片镜检
革兰染色后镜下可见较小的革兰阴性球杆菌,聚集一起呈细沙状。
此菌生长缓慢,培养第三天后可见圆形,透明,微小,湿润的光滑型菌落。
布鲁氏菌传染性极高,致病性强,为防止实验室污染,工作人员在二级生物安全柜中取其菌落做快速脲酶试验,结果呈阳性。
根据以上实验操作结果
可判定
此菌为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病
又称布鲁菌病,简称布病,俗称“懒汉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乙类传染病。
布鲁氏菌对湿热、紫外线、常用的消毒剂等比较敏感;对干燥、低温有较强的抵抗力。55℃湿热1小时或者60℃湿热10~20分钟、75%酒精、0.1%新洁尔灭和含氯消毒剂可将其灭活。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主要通过皮肤黏膜直接接触带菌动物的组织(如胎盘或流产物等)、血液、尿液或乳汁等感染,也可通过间接接触污染的环境及物品感染。
消化道传播:食用含菌的生奶、水及未加工熟的肉制品等食物感染。
呼吸道传播:可通过吸入病菌污染环境中的气溶胶感染。
症状
布病患者时常会感到乏力,易疲劳,会出现全身无力、无精打采、身体发懒、不能干活的现象,严重者影响生育,甚至死亡。
临床表现还会有发热、多汗、骨关节和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男性患者可发生睾丸、附睾肿胀等,女性患者可发生乳腺炎、子宫内膜炎,孕妇发生流产等。
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饭前洗手,不喝生水。肉、奶等畜产品食用前一定要充分加热,不食用生肉、生奶。正规途径购买经检疫合格的肉类和奶制品。
2.家庭用的菜刀、砧板,要生熟分开。切割处理生肉尤其是牛羊肉时最好佩戴手套并及时清洗双手,避免布鲁氏菌经皮肤黏膜侵入人体。
3.养殖户要定期给家畜体检进行布病检测,保证饲养的动物处在疫苗免疫期内。处理家畜的粪便、流产物时应做好防护,避免布鲁氏菌通过皮肤黏膜和呼吸道进入体内导致感染。
4.除养殖户外,从事屠宰家畜、畜产品收购、运输及加工人员、畜牧兽医人员等可能会与病畜有接触的相关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如发现皮肤破损应及时消毒、包扎。
治疗
急性感染:注意休息,补充营养,在医生指导下给予对症治疗,选择能进入细胞内的抗菌药物,如强力霉素、利福平、多西环素、复方新诺明等,坚持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服药,必要时延长疗程,防止复发和慢性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慢性感染:治疗较复杂,难度大,可能需要重复治疗几个疗程。包括抗菌治疗、脱敏治疗、对症治疗。
预后
早期规范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如治疗不及时不规范,易转为慢性,反复发作,迁延数十年,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劳动能力。
温馨提示 ,本病早期大多误诊为感冒。饲养和屠宰人群在出现发热时要注意与本病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