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发热患者因“发热2月余”入院。入院后,微生物实验室收到血培养标本,并在24小时内报阳。
检验人员立即取血瓶内标本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发现真菌孢子,但不同寻常的是:菌体周围有一圈“夹膜”。
随后,检验人员再将标本通过墨汁负染色,镜检发现黑暗中散放着光芒的细菌,就像一颗颗“夜明珠”。
通过革兰染色和墨汁染色结果均提示疑似新型隐球菌感染。
第二天,检验人员将其转种于血平板中的菌落经质谱仪,鉴定确定为 ——新型隐球菌。
什么是隐球菌?
新型隐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鸽粪中大量存在,也可以存在于人体表、口腔和肠道中。可侵犯人和动物,一般为外源性感染,但也可致内源性感染,对人类而言,它通常是条件致病菌。
新型隐球菌首先经呼吸道侵人人体,由肺经血液播散时可侵犯所有脏器组织,主要侵犯肺、脑及脑膜,引起慢性脑膜炎,也可侵犯皮肤、骨、关节和心脏等部位。
新型隐球菌病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患者、器官移植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
感染隐球菌有什么症状?
感染隐球菌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主要包括:发热、渐进性头痛、精神和神经系统症状(精神错乱、易激、行为异常、嗜睡等)。其中,颅高压症状(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比较明显。当颅神经受累时,可出现颅神经麻痹症状(如听觉异常、视物模糊、口角歪斜等)。当脑实质受累可出现运动、感觉障碍,癫痫发作和认知障碍等。当肺部受累时表现为咳嗽、咳痰及胸痛等症状。
治疗原则
抗真菌药物:
两性霉素 氟康唑 伊曲康唑 氟胞嘧啶
如何预防?
· 慎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
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可引起菌群失调,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均可增加隐球菌感染与播散的机会。
· 早发现、早治疗:
注意易于继发隐球菌感染的疾病,如艾滋病、恶性肿瘤、慢性消耗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及器官移植等。对于这类免疫功能低下者病人,应高度警惕隐球菌感染的发生。对高度怀疑本病而无确切证据之前,即可应用抗真菌剂预防治疗。
· 注意卫生防病:
预防本菌感染,应加强对鸟鸽粪等的管理,避免接触到被污染的土壤,防止鸽粪污染空气,忌食腐烂变质的梨、桃等水果。